原标题:快递外卖配送相关工作疾病,医疗放射检查对健康的危害……权威回答十个公众关心的职业健康问题!

  2023年6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加强职业健康监测保护劳动者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建冬,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所长孙全富,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副所长张美辨等出席会议,主要是针对公众关注的十个问题进行了答问。

  截至2022年底,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劳动人口占14.2亿总人口的62%。多数劳动者的职业生涯超过其生命周期的二分之一。

  全国报告的新发职业病病例数,从2013年的26393例下降到2022年的11108例,降幅达到58%。

  我们国家仍然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阶段,仍有许多中小微型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职业病管理不到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还存在超标现象普遍的问题,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保护措施不到位、职业健康检查的比例还比较低,导致报告职业病病例数据不能如实反映我国职业病发病真实现状,也就是说现在报告的职业病率一下子就下降,2013年到去年下降58%。这个数标志着我国职业病防治取得重要成效,同时这一个数字也不能完全反映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例如,近十年来,全国职业性尘肺病报告病例数下降约67%,初步估算我国每年尘肺病实际新发病例数为报告病例数的近3倍,每年噪声聋新发病例数约为报告噪声聋病例数10倍。所以,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同时,长时间加班、不良作业方式、工作所承受的压力等导致的工作相关疾病问题也一天比一天突出,特别是IT行业、新业态等,所以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传统职业病防治和工作相关疾病预防的双重挑战,职业病防治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和广大劳动者期盼仍有很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职业健康发展水平相比我国还存在不少短板。

  监测结果为,2022年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52.6%。第二产业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56.5%,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12个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范围为53.1%-70.1%,高于全国水平;纺织、服装、服饰业等6个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范围为38.7%-52.3%,低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48.9%,其中医疗卫生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65.8%,高于全国水平,快递与外卖配送业、环境卫生业等四个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36.1%-51.7%,低于全国水平。

  网约车、即时配送、外卖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有一定特点,工作负荷比较大,工作时效性很强,从健康保护角度来看,发生职业伤害的风险比较高,比如交通安全。从传统的职业病发生来看,总体风险是比较低的。但由于工作强度负荷比较大、时效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作特点,也注定他们会经常长时间体力劳动以及连续紧张工作,使得这部分职业人群发生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疾病和精神疾患风险会大幅度提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相关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针对这部分人群在积极做好传统的职业病防治的同时,也要加强这部分人群工作相关疾病的预防工作。重点要做好几个维度工作:一是制作通俗易懂的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病和心理疾患的预防性指南,并进行广泛科普宣传,提升这部分劳动者的健康意识。二是鼓励相关企业,也就是企业要落实相关社会责任,大力开展健康企业创建,为这部分劳动者提供简便易操作的搬运工具,另外要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减轻他们劳动的体力负荷,舒缓他们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减少工作相关疾病发生。三是积极地推进《职业病防治法》修订工作,我国适时会将工作相关疾病的预防要求纳入到企业的法定职责中,从而切实保护新业态的劳动者的健康。

  大自然中就有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电离辐射无处不在,核辐射技术应用会增加劳动者接触辐射的机会和增加他们的剂量,劳动者在职业当中受到的剂量如果较大,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会增加这些工作人员罹患恶性肿瘤风险。如果剂量更大,可能危及生命。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核能发展迅速、核辐射技术在国民经济所有的领域应用越来越普遍。截至到2022年底,全国放射诊疗的医疗卫生机构7.5万家,工业领域放射单位1.5万家,总数9万家,全国约有放射工作人员近百万人。核与辐射技术的应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和隐患,必须加强保护,控制辐射危害,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从而有效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目前,我国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在95%以上,监测率很高,他们的剂量也明显降低,2022年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较2000年下降的70%,目前人均年有效剂量是0.3-0.5mSv左右,毫希弗是我们特用的单位,特别复杂。人均年有效剂量下降到了国家规定的年有效剂量限值的1.5%,我们现在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已得到了有效保障。与之相对应的,每年诊断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病例数大幅度降低。2022年报告了15例,较2012年的32例,下降53%。

  当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预防控制任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工业探伤。工业探伤就是用射线来看一个材料或者构件当中有没有裂缝、有没有缺陷,一些企业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配备法规规定要求的个人剂量报警仪,发生过人员受照事故,应该高度关注工业探伤等近源操作的放射工作人员的急性放射损伤的防治工作。

  再比如矿山,在我国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里已经把矿工的高氡暴露作为职业病危害因素,矿工高氡暴露确实需要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科学家做了很多研究,一致认为长期高浓度的暴露于氡,得肺癌的危险就会高一些。这几年的放射卫生监测发现,一些矿山通风不到位,工作场所的氡浓度很高,一些金属矿山井下氡浓度严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制,有的超标几倍、几十倍甚至更高,这样导致这些矿工得肺癌的风险大幅度提升,国家已经把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纳入职业病目录。

  还有一个问题是监测发现,部分医院的介入放射学,做心脏导管、做支架的,还有核医学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也偏大,他们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包括眼晶状体特异性浑浊,还有染色体畸变率比一般医院的同事都要高一些,这些都提示他们有几率存在一定较高的职业健康风险。这些都需要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措施,督促企业落实法规规定要求,加大整改力度,切实保护广大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现在放射诊疗跟大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目前统计,全国放射诊疗机构7.5万家,这里3万多家医院、3万多家乡镇卫生院,还有一些专病机构,这个数量还不包括牙科诊所,估计每年开展近10亿人次的放射诊疗,主要是DR和CT检查,占整个门(急)诊人次的1/10左右,也就是说你到医院去看病,大概就有1/10左右的几率医生开检查单涉及到放射诊疗。放射诊疗的检查剂量范围也很大,拍一张胸片的剂量不到0.1毫希弗,如果透视大概是1毫希弗左右,如果做CT大概是几个或者十几个毫希弗。原卫生部有文件,没有风险指征是不能做高剂量放射检查的。国家有明确要求,该做的要做,但不该做的就不应该做,要最好能够降低国民的受照剂量。

  加强放射诊疗的防护和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对于保护广大患者和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很重要。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标准,放射卫生目前有130多项标准,40多项是关于放射诊疗的。国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门规章,《放射诊疗管理规定》,里面对医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2010年开始,我国持续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工作,大大强化了医院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主体意识,落实法规标准的情况得到非常明显改善。放射诊疗设备性能和防护水平显著提升。

  总体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放射治疗设备处在良好状态,核医学设备质量监测较好,放射诊断设备质量大幅度的提高,为保护我国广大患者和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将根据放射卫生监测的发现,督促各地、各级放射诊疗机构,严格落实放射诊疗设备一年一次状态检测,严格排查风险,加强放射治疗质量控制。还要开展国民医疗照射水平的监测和健康风险评估。

  现在,心脏疾病可能做支架,这叫介入,介入放射学的患者受照剂量是比较大的,做好介入患者的剂量控制工作很重要。还要重视影像学检查的正当化判定,也就是该拍的片子要做,不该做的就不做。降低儿童等敏感群体CT检查导致的剂量,因为国际上有大量研究,儿童接受CT检查可能增加儿童罹患白血病和脑瘤的风险。再有一点,要充分的发挥好我国作为放射诊疗新研发技术和应用高地的优势,比如像质子重离子、BNCT(硼中子俘获治疗),是治疗癌症的利器,在放射防护质量控制标准研发等领域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为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而引起的疾病。得了这种疾病以后,如果该疾病属于《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当中的病种,劳动者可以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包括企业赔偿等社会保障。我国现行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是2013年公布实施的,包括10大类132种职业病。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劳动者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社会各界希望调整《职业病分类和目录》,逐步扩大保障范围,提升我国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和获得感。2020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按照立足国情、稳步推进、便于职业病归因诊断的原则,组织相关的单位开展标准起草与数据测算工作。目前,正在抓紧研究调整《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类别和病种的可行性,力争早日向社会公布调整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提升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素养,是比较长期和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个层面来同时推进。

  第一,在政府层面。要建立职业健康科普知识的发布和传播机制,建立中国职业健康科普宣传的资源库。要建设良好的职业健康促进的支持性环境,比如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职业健康政策的宣传,强化和普及职业健康知识。根据我们国家“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要求,深入开展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机构、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参照中国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发一些视频、音频、图文多种形式的职业健康科普素材。积极鼓励我国各级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建立职业健康体验馆以及教育培训基地。提升劳动者的健康科普的参与力度。深入开展健康企业的创建工作,争创职业健康达人活动,通过发挥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形成规模效应,形成全面参与、合力推进、多方受益、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第二,用人单位层面。首先,用人单位要自觉落实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相关主体责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比如按要求在单位比较醒目的位置和一些重要岗位设置职业病危害的公告栏、警示标志、中文说明等等有关职业病危害告知工作,开展相关职业健康风险沟通。其次,要严格落实职业健康的培训责任,国家卫健委颁发了《关于逐步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培训工作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要按照培训大纲要求开展劳动者职业健康培训,让劳动者了解岗位的职业病危害、保护措施、操作规程和相关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等等。再次,积极开展健康企业建设活动,也是健康中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用人单位要积极开展健康企业建设以及职业健康达人的选树工作,为劳动者提升职业健康素养搭建很好的平台。

  第三,劳动者层面。树立良好的健康理念很重要,同时也鼓励每一位劳动者能够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享受健康,积极提高个人做我国职业健康素养的参与者、实践者、受益者。每位劳动者在工作当中要注意树立起健康意识,特别是和工作相关的职业健康意识,要学习职业健康的法律知识以及职业健康保护知识。另外,充分了解自身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状况,掌握好职业健康保护技能。举个例子,在工厂里如何针对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选择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品,还可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等相关的职业健康保护技能。要倡导一些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比如要戒烟戒酒、健身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小习惯,注意膳食平衡等。另外,积极争当职业健康达人,来提升自己的健康素养水平。

  作为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专项行动之一,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现在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主要有5个品牌:一是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到5月1日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二是职业健康传播作品征集活动;三是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机构、进学校的“三进活动”;四是健康企业建设活动,截至去年底全国建设1.3万家健康企业;五是“争做职业健康达人”活动,截至到去年底4.1万名职业健康达人。

  2020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各级各类职业病防治机构的职责定位、重点任务等等。从2020年到2022年,利用中央转移地方支付资金分别提升205家公立职业病诊断机构,尘肺病和噪声聋的诊断能力及338个市级、2860县区级职业病防治机构的职业病危害监测能力,并且分三批建设了829个尘肺病康复站,初步构建起“省市鉴定、地市诊断、县区体检、乡镇康复”的职业病诊疗康复体系。目前全国共有5342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591家职业病诊断机构、1254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636家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32家省级工程防护技术指导中心。从2022年开始,将职业病防治人才培训纳入中央转移支付卫生健康人才培训项目,每年为各地培训近3500名职业病监测评估和诊疗康复人才骨干。现在全国各类职业病防治专业方面技术人员达到7.4万人。全国有2.5万专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包括公务员,所以大概数是9.9万人。组织建立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粉尘危害工程防护重点实验室,遴选推广首批33项防尘防毒先进适宜技术,印发了《尘毒危害工程防护先进适宜技术指南(2022年)》,职业病危害治理先进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迈出了可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