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秉承“工业健康有申昊,排除一些故障不再难”的企业愿景,通过充分的利用多传感器、人工智能、机器人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工业设施安全运作及智能化运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截止目前,公司已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监测检测及控制设备,可用于电力电网、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生态环境等行业,逐步形成“海、陆、空、隧”全方位战略布局,保障工业生产设备和环境的健康状态。

  公司的智能机器人主要包含智能巡检、智能操作、智能监理三大类机器人。公司智能机器人由以运动控制管理系统、关键器件及先进传感器为核心的机器人本体硬件系统及以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边缘计算、云计算及深度学习为核心的软件系统组成。其通过融合定位、导航、避障、场景感知、图像识别、声纹成像、红外成像、高精度控制等AI技术,代替人工完成工业领域监测检测中遇到的急、难、险、重和重复性工作,以克服传统检验测试质量分散、手段单一、智能化水平低等方面的不足,将运维人员从危险、繁重的工作中部分解放出来,为用户无人或少人值守和智能化管理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测、监测手段。

  公司的智能监测检测及控制设备主要包含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图像/视频监测装置、海缆监测一体化平台、智慧站房、智能安全帽、故障监测装置等物联网监测与控制管理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工业设施运行状况、运行质量的相关信息,以动态跟踪各种劣化过程的发展状况,以便在工业设备可能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到影响正常工作前,及时进行维修、更换,从而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所有产品根据功能不同分别可应用于电力电网、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生态环境等不同场景,打造不一样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详细情况如下:

  公司在电力领域主要布局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操作机器人、智能监测检测及控制设备,应用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针对电力行业不同场景需求,公司采用不一样的机器人和监测设备,其搭载不同传感器、图像智能识别与分析、深度学习、机械臂控制等技术,实现了表计智能识别、红外测温、高清可见光识别、局放检测、气体泄漏监测、噪音拾取与分析、环境温湿度检测、运行质量监测及智能操作等功能,完成电力不同场景设备状态巡检覆盖及作业,并通过集中监控平台对巡检数据来进行对比和趋势变化分析,及时有效地发现电力系统中运行设备的事故隐患和故障征兆。

  公司基于轨道交通运维呈现出人员分布不均、线路个性化、技术水平差异化、设备制式多样化、客流量持续攀升、拥挤度超标以及需要高效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充分的利用机理模型、实时传感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从供电、工务、车辆、站务等多个环节为轨道交通领域提供专业化智能巡检解决方案。针对特定场景,公司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刚性接触网检测机器人、室内轮式巡检机器人、室外轮式巡检机器人、开关室操作机器人及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等产品可按需进行部署,从而有效提升运维质量与效率,降低轨道交通经营成本,确保轨道交通平稳安全运营,促进公司发展的数字化转型。

  公司在油气化工行业布局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工业罐体高空壁厚测量无人机、消防物联集中监控子系统、室内轮式巡检机器人等产品,主要代替巡检人员在联合站、集气站、化工厂、炼化厂、电解厂、罐区以及配套的配电房、变电所等场景中进行设备的状态监测、泄漏预警。通过系列智能化方案,助力其生产方式和管控模式的变革,提高安全环保、提质降本增效的水平。

  公司在生态环境行业布局智能运维机器人、巡检无人机等产品,主要代替运维人员在水质在线监测站房、空气在线监测站、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站房等场景中进行设备的状态监测、问题预警以及运维作业。通过系列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环境在线监测从人工运维转向数字运维,促进环境在线监测运维规范化,运维水平智慧化。

  公司拥有自主运行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是通过研发、生产智能机器人、智能监测检测及控制设备,为客户提供包括智慧变电站、智慧配电房、智慧车辆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整体解决方案并提供持续运维服务等实现盈利。

  1、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结合行业相关领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的研究和预测而开展长远战略及共性技术、核心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及技术上的支持等相关工作,项目研发过程最重要的包含立项、设计的具体方案审查、样品测试、结题评审会等环节。

  2、在物料采购方面,主要是通过定制化采购和通用标准件直接采购相结合的模式,另外还包括部分原材料的基础委外加工和采购部分劳务以应对订单季节性需求集中导致的产能不足问题等。

  3、在生产制造方面,采取模块化设计,对多个具有独立功能的模块进行组装、联调。标准化的硬件模块直接外购,特殊部件则自制、外协或定制采购;应用软件和驱动软件依照产品功能和硬件特点自行开发。

  4、在产品营销售卖方面,企业主要通过投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获得订单,结合部分代理商形成订单。

  国家先后出台“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AI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关于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报告》、《“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国家能源局关于快速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随着有关政策、意见指南等的密集发布,将逐步提升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化的经济的重要性,丰富公司产品的应用场景、推进下游需求慢慢地加强,促进产业链成熟度不断的提高,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目前,我国电网的智能化程度不高,在产业政策的支持及推动下,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智能电网都将成为中国电网建设的重点。因此,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电力设备监测投入,维护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电力输配效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投资规模看,国家电网公布计划“十四五”期间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全国电网总投资预计近3万亿元,高于“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2.57万亿元和“十二五”期间的2万亿元。在“稳增长”、“促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基建成为经济抓手,电网投资作为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特别的重要。2022年以来,电网发布稳经济、促转型的相关举措,明白准确地提出加大电网投入。依照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2年,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5,012亿元,同比增长2.0%。2023年,国家电网宣布加大投资规模,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2023年电网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在投资结构上加速向特高压、智能化与数字化倾斜。

  在轨道交通领域,智能机器人应用是新的蓝海市场。我国铁路与城轨交通的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明确: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运营里程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根据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十四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扩容与增效。根据城市规模分类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新增城市轨道交通建成通车里程0.3万公里。2022年,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增长,存量轨道交通设备老化与运维人员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设施数量的增加导致日常检修工作量成倍增加,对传统运维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铁路及城市轨道的检测与维护也都亟需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高效率及精度。这将大大拓展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监测检测及控制设备的应用领域。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创新为驱动,每年通过投入大量研发费用,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既有产品的持续迭代,实现技术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在多传感器、人工智能、机器人本体设计、定位导航、运动控制、全数字仿真、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储备了大量的核心技术,使公司的产品不断丰富,逐步形成各应用场景的不同系统解决方案。行业也从电力电网延伸至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同时,随公司人工智能的训练样本数持续不断的增加,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力不断精进,应用场景不断突破,逐步形成“海陆空隧”产品布局,产品功能也逐步从巡检向带电作业延伸,解决客户痛点。在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并迭代,为公司逐步的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驱动业绩增长。

  针对国内市场,以浙江省规模化示范应用为契机,逐步将产品从浙江、江苏等推广至全国,已逐步建立全国的销售经营渠道。近三年公司浙江省外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是47.32%、33.89%和40.19%。未来,随着各地区各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进程,逐渐完备销售经营渠道,提升各地方市场渗透率。

  针对专业领域目标市场,公司陆续与天津一号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浙江交投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大汇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就研发技术、渠道资源、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合作,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产业协同、资源联动、能力共享,努力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针对国际市场,这三年虽受宏观环境影响,但在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基建出海的背景下,公司也在香港、越南、新加坡等境外市场取得了小批量订单。为加快拓展国际业务,公司在新加坡设立申昊(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以建立海外销售经营渠道,推动公司智能化产品出海,积极拓展东南亚、中东地区能源与交通行业客户。

  2023年,公司坚定“人工智能+工业大健康”的战略定位,聚焦基础设施数字化运维建设,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66.01万元,同比增加19.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7.00万元,同比增长178.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损益净利润1,895.92万元,同比增长499.5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85.85万元,同比增长55.25%。

  报告期内,公司坚信人工智能、机器人为工业大健康服务的长期趋势,持续聚集技术创新,丰富产品线,打造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系统解决能力,夯实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5,438.49万元,同比增长10.66%。公司围绕“人工智能+工业大健康”战略目标,持续巩固感知、人工智能、机器人及大数据等技术,不断丰富智能设备种类及软件平台,进一步挖掘智能应用效果,为公司在工业大健康领域的稳步发展保架护航。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升级在变电站场景下的巡检机器人、远程巡视系统和集控系统的综合能力,完善智能安全帽的产品定位及技术创新,提升公司AI产品的软硬件水平,不断的提高公司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高质量输出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开关室操作机器人产品入选浙江省首台(套)装备名单、2022年度“浙江制造精品”名单;在“2023年电力智能巡检技术应用与创新发展论坛”电力智能巡检技术应用案例遴选中,公司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在输电线路地线除冰中的应用入选卓越技术案例,开关室智能操作机器人在变电站开关室的巡检与操作应用、配网工程管控监理机器人在配网工程中的应用入选创新技术案例。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获授专利合计408项,其中发明专利110项,实用新型专利196项,外观设计专利102项,其中报告期内新增获授专利合计60项。

  随着公司人工智能的训练样本数持续不断的增加,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力不断精进,公司“AI+行业”版图进一步延伸,生态环境领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快速落地。在社会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大背景下,面对运维作业工作量大,运维作业规范化难、监管部门工作难等问题,公司将智能运维机器人、巡检无人机等产品运用到生态环境行业中,主要代替运维人员在水质在线监测站房、空气在线监测站、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站房等场景中进行设备的状态监测、问题预警以及运维作业。

  报告期内,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水质自动监测站,浙江省生态环境监视测定中心与公司联合建设并率先在水站运维领域试点应用了智能运维机器人及大数据运维平台等系列解决方案,助理环境在线监测从人工运维转向数字运维,促进环境在线监测运维规范化,运维水平智慧化。这在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尚属首例。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持续完善营销服务体系,稳固电力行业地位,拓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产品在轨交、环保、油气化工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地推进国际化经营战略。国内市场方面,对已形成战略联盟与合作基础的客户,不断挖掘其产品、服务的扩展空间,凭借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增强客户关系粘性,不断巩固加深与专业伙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际市场方面,公司凭借多年来在智能化监测领域发展经验与技术沉淀,加快人工智能高的附加价值产品“走出去”步伐,上半年公司在新加坡成立子公司,逐步建立海外销售经营渠道,新增海外轨道交通订单。

  报告期内,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余政工出(2020)20号地块新型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建设中,预计于2024年陆续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未来随着该募投项目的逐步投产,公司将进一步丰富公司智能机器人产品结构及应用场景,加快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市场拓展及轨道交通机器人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创新,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强化治理,健全并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根据最新法律和法规、业务指引和规范性文件对《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等公司制度进行了修订。此外,公司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及培训,优化了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流程,确保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设备监测检测与故障诊断领域,通过持之以恒的专心投入和专业化发展,依托多年来服务工业大健康持续的迭代创新和行业应用经验,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和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体系。在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方面:公司鼓励“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担当作为的精神,奋力拓展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匹配转化,部分新产品实现了在行业领域内“从无到有”零的突破,开关室操作机器人和轨道交通线路巡检机器人产品荣获浙江省首台(套)产品认定,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以及配网工程管控监理机器人等新型产品在电力电网得到落地应用,轨道交通机器人产品已走向海外,填补了当地的空白;在前沿先进的技术方面: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前沿先进的技术在企业的成果转化工作,通过前沿先进的技术在行业应用导入和产品级整合,能为企业抢占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机提供先导性支撑作用;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公司建有浙江省智能运维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重点企业研究院和浙江省重点院士工作站等省级重点科研平台,又与浙江大学成立了“浙江大学-申昊科技特种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申昊科技海上设施智能运维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与之江实验室成立了“智能机器人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校企联合科研平台,为企业研发资源的拓展、人才教育培训和持续创新活力提供平台支撑;在技术储备积累方面:基于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公司在工业大健康领域建立了体系化的知识库和人才结构,积累了传感器智能感知、机器人运动控制、基于AI的光-热-声多维状态高精检测、机器人安全柔性控制以及海量异构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核心技术,可以针对不一样行业的场景应用,快速导入共性技术资源,在新领域的产品研究开发设计过程中能实现快速敏捷开发。

  公司在技术优势的积淀基础上,不断开发出具备一定性能优势的产品;公司及时追踪市场需求,在技术攻关和储备的基础上对产品品种类型不断丰富和迭代。在产品规划布局方面:公司从始至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锚定工业大健康主营业务方向,采用“AI机器人+行业应用”的模式为行业和用户更好的提供从终端到设备直至系统级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已形成横向“海陆空隧”立体空间布局,纵向“电力、轨交、油气化工、海洋”等行业商业化应用的矩阵发展格局,公司的机器人产品也已突破了极寒环境、高空、强电磁场及水下等恶劣环境作业的约束,将功能从巡检拓展至带电作业,从察觉缺陷到处理问题,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在产品自主可控方面:为突破产品关键零部件潜在的技术和贸易封锁风险,公司从始至终坚持要在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实现自主可控,目前已从材料、原料、设计、工艺、产品生产、设备制造的供应链和产业化完成突破,实现了产品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在产品成本质量控制方面:公司已建立完善的、可执行的产品研制、供应链管理及质量管理体系,涵盖研发、采购、生产、检测、售后等所有的环节,确保各环节均得到严格的质量管控。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ISO/IEC20000-1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认证和ITSS信息技术运行维护服务标准等认定。

  为满足全国市场范围内的产品推广和服务工作,特别是针对电力、轨道交通和油气化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领域,公司一直不断地在拓展营销、渠道和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了包括营销、产品和服务三个专业方向组成的高效团队,为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全方位服务。通过项目经理负责制,全面持续跟踪客户的真实需求、推进项目落地、响应客户反馈、闭环客户建议、维护客户关系,以完善的营销网络、先进的服务理念、快速的响应机制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满意的服务。

  公司的一线人员常年活跃于各个行业的前沿现场,能够牢牢把握行业和客户的痛点问题和真实需求,公司迅速组织研发、产品和营销等多部门开展产品需求调研、产品设计和研究开发等工作,产品研制周期快速缩短,快速抢占市场先机。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和培育,通过持续的自主技术创新,逐步的提升产品品质和专业的技术服务,逐步在检测及故障诊断领域树立了品牌形象,得到了业内客户的信赖和认可。同时,公司与主要客户保持了多年的稳定合作伙伴关系,彼此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合作,在推动更深更广的业务、技术合作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作为智能运维机器人研发生产的行业领先企业之一,公司也积极推动国内智能机器人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不断促进完善智能机器人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公司在“人才引进、人才教育培训和人才激励”等方面一直持续不断地在开展工作。智能机器人的研发需要复合型人才,研发人员在具备扎实的相关领域专业相关知识基础上,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方可完成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经历近几年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公司培养出了一支专业、稳定且凝聚力强的研发技术团队,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保证了公司产品紧跟电力电网、轨道交通等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而公司营销人才深入行业一线,了解市场动态,熟悉行业业务,能快速推动项目落地,为用户创造价值。

  由于智能电网建设受国家政策、电网公司的规划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大,未来存在智能电网建设没有到达预期或者年度波动较大的情形。此外,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应用技术及方案也存在加速迭代更新的情形,如若公司未能适应市场需求波动而进行运营调整,不能及时跟进技术演进进行一定的研究开发,则上述情形会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带来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作出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核心技术发展,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减少政策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我国政府格外的重视特种机器人技术探讨研究与开发,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可能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现有的竞争对手也可能通过加大投资力度等方式,不断渗透到公司优势领域,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若公司因决策失误、市场拓展不力、产品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因素无法保持竞争优势,将面临市场占有率降低、产品价格下降、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将做稳做强既有业务,强化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品功能和智能化水平,巩固优势产业在细分市场的较领先地位;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应用,构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应收账款净额为688,017,734.98元,占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44.02%。虽然公司的应收账款债务方主要为资信良好、实力丰沛雄厚的电网公司或其指定的设备采购单位,信用风险较低,应收账款账龄较短,坏账风险较小。但随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余额有可能继续增加,若公司对应收账款催收不利,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而发生坏账损失,将对公司的资产结构、偿还债务的能力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监控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加强催收力度,已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任务纳入销售部门的关键考核指标,以实现应收账款及时回收。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申昊科技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