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唐晓伟 记者李丽云)记者10月23日从哈尔滨工程大学得悉,“蛟龙”号在日前完结的2014年试验性使用航次榜首航段的科考使命中,初次使用了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自主研制的国产高精度“超短基线定位体系”,打破了国外技能独占格式。

  在幽静的海底,要想知道潜水器所在位置并不是特别简单,由于无线电波在水中的快速衰减使GPS的定位手法无计可施。声波是现在最有用的水下远间隔传达的信息载体。声学定位体系分为长基线、短基线和超短基线三类。超短基线的接纳传感器就类似于人类的耳朵,两耳之间的间隔就等于基线。长基线体系的信标之间相距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基线越长,精度越高。但潜水器进行水下准确作业时,需要在海底布阵,杂乱且受限。此次测验的超短基线体系,接纳传感器之间仅相距几十厘米,最大优势便于装置、使用灵敏。

  超短基线定位体系作业原理是在水下被定位的方针上,装置声信标,水上的船体装置超短基线基阵,声信标宣布声信号,超短基线体系接纳到信号后测算出方针的方位及间隔。以“蛟龙”号为例,当其身处海底时,在水下每8秒向母船宣布一次声学信号,信号抵达母船上的超短基线定位体系各接纳传感器时会有先后顺序。使用这种时延差,超短基线体系就能计算出“蛟龙”号的具置、所在的深度以及与母船的间隔。

  孙大军教授团队从2002年开端做相关研讨,2013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定位体系产品,改变了科考船在定位体系维护、晋级和出口答应约束等方面面对的被动局面。该体系现在已在国内“大洋一号”、“科学”号、“向阳红九号”等科考船上装置。